2025-08-31 19:44:39 文化融合展示
Gottfried von Cramm(右)
Bill Tilden
除此之外,2017年,排名曾达到过第63位的美国球员Brian Vahaly,在他退役的十年后,公开了自己的性取向。去年八月,Vahaly向《每日电讯报》透露,有少数职业球员,和30多位青少年及大学生球员,曾在私底下告诉他自己是同性恋,但他们对外却缄口不言。
Vahaly确定,网球界有更多男同志球员。他想创造尽可能充满宽容和理解的环境,让他们选择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出柜。在他看来,这些球员害怕将自己真实的一面袒露给世界。
Brian Vahaly(左)与伴侣
在这一点上,男子和女子网坛有很大不同。传奇人物比利·简·金和纳芙拉蒂诺娃,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LGBT平权的拓荒者和领军人,现役球员也不乏勇敢做自己的表率,比如乌伊凡克🇧🇪和拉尔森🇸🇪。
这样看来,想要实现目标,Vahaly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,而问题的重点不在于是否有更多的男同志球员,而是男网是否依然普遍视同性恋为不可触碰的禁区。
近来网球界有关同性恋话题的争论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4届大满贯冠军得主玛格丽特·考特。作为当地基督教会的牧师,考特经常发表谴责同性恋的言论。值得一提的是,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第二大球场目前仍以她的名字命名,尽管比利·简·金等人数次请求将其更名。
在球员们眼中,如今男子网坛对同性恋的包容程度是前所未有的。《电讯报》采访了25名顶尖球员,从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到众多双打高手,绝大多数人认为,更衣室的氛围绝对不会因是否有出柜的球员而改变。
德约科维奇的观点极具代表性: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举动,我不会有任何反对的意见。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按照个人意愿选择性向,也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。我尊重每个人(的权利)。”其他顶级球员,包括费德勒、安德森、伊斯内尔和西里奇,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
Brian Vahaly与伴侣的婚礼现场
同样的,网球运动的观众人群中,激进主义分子并不常见,相比于足球界令人生畏的恐同声音,从理论上讲,网坛的同志球员们在决定出柜时压力相对较小。然而,即便大环境已经友好了许多,为何自1940年以来,公开出柜的在役男球员却迟迟没有出现?
“这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,反同的因素处处可见。”
两届大满贯混双冠军贾斯汀·吉姆斯托布🇺🇸(Justin Gimelstob),分享了过去更衣室的文化一角:“这里的恐同氛围再严重不过了。不是说直接抨击同性恋,但在这,关于美女、健身和喝酒的‘正常’异性恋话题才是主流。”
Brian Vahaly一家四口
Vahaly也赞同这一观点。他回忆说,在那段时期里,反同的言论一直出现在耳旁。虽然随着时间推移,更衣室氛围改观了许多,但也有不少“个别事件”阻碍平权之路的发展。乌克兰球员斯塔霍夫斯基在2017年表示,他不会鼓励女儿打网球,因为“在WTA,几乎所有选手都是女同性恋”。
而三届双打大满贯冠军赫伯特🇫🇷则认为,同志球员的出柜抉择,要比局外人想象中困难得多:“我不认为这会很容易,因为恐同因素太多了。”
一些球员对同性恋性取向的理解不足,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同志球手们不愿意出柜。赫伯特和笔者聊天的时候,其双打搭档马胡两度开玩笑说他们也是“gay couple”。其他双打球员中,比如哥伦比亚的法拉🇨🇴,也开过类似玩笑。这些的出发点不一定是恐同,但似乎也是出于对同性恋理解的缺乏。
不少人都十分好奇,有多少球员会接纳、欢迎同性恋球员,在温网男双冠军梅洛🇧🇷看来,彼此的尊重最为重要:“如果他们对球员同样保持尊重,那我不会拒绝与出柜的人交谈。但是足够的尊重是起码的,这是最重要的。当人们不尊重对方的时候,往往会出现问题。”
此外,地理因素同样左右着人们对待同性恋的态度,不少巡回赛球员都来自恐同的国家。赫伯特认为,如果你来自除俄罗斯以外的地区,就会容易很多。大满贯混双冠军卡巴尔🇨🇴在提到家乡哥伦比亚时说,“我们仍有点保守,如果你去乡下小镇和小城市,受到的争议会更多。”
但即使是来自相对开放、自由的国家,很多球员也不可避免地活在职业网球泡沫之中,尽管大多数赛事举办地都有很强的文化多样性。所以在吐露真实性取向后,球员会收到一些同行令人不适的言论,也就不奇怪了。
“大多数球员都对LGBT群体接触不多,所以他们不了解自己接触不到的事。”Vahaly说,“我对自己的大多数认知,也来源于我出柜后的时期。”
事实上,改变更衣室内的恐同观念是一个挑战,而希望人们去接受同志球员们的平权举动,则是另一个更大的难题了,公众舆论造成的混乱会接踵而至。
“我的个性不适合游说和大肆喧章。”Vahaly说,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他在役时不愿出柜、不愿被外界定义为“同性恋球员”的做法。当他刚进入一段稳定的同性恋情时,他也不愿对外声张。
而现在成为父亲后,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向外界坦白。“一对双胞胎男孩改变了我的生活。但我完全理解其他同志球员说'这是我个人的私事,我才不想冲到前面’。”
一些声音认为,出柜会让一名球员在比赛竞争中处于劣势。前英国排名第三的纳奥米·卡瓦迪🇬🇧(Naomi Cavaday)认为,更衣室甚至可以变成一个残酷的地方,球员们会抓住任何能让对手感到不舒服的机会。同志球员对性取向的诚实,可能会被对手加以利用,这不是危言耸听。
安迪·莱恩(Andy Lane)是健康和人类表现中心(the Centre for Health andHuman Performance)的运动心理学家,根据他的说法,运动员最一致的特点,就是隐藏任何可以被抓住用来区分的特征,“体育就是要隐藏你的内在真实自我,顶级运动员会藏住可能被视为潜在弱点的任何东西。”
大满贯混双冠军佩亚🇦🇹对此也表示赞同,“出柜会让你容易受到外界争议的影响。任何事情都可能被视作弱点,当然,同性恋并不是弱点,我认为这只是体育界的运作方式。人与人相互对抗,团队之间相互对抗。就算你很乐于交谈,也不会轻松地吐露出自己的困扰和麻烦。”
就像Vahaly所希望的,如果一个同性恋球员想要打破过去10-20年网坛的固有模式,那么提高文化的开放度和接受度是首要任务。
ATP曾承诺将更多LGBTQ问题的讨论纳入球员福利计划,并与WTA进行知识共享,但目前来看,扛起这项运动大旗的另有其人。美国网球记者尼克·卡维尔(Nick McCarvel)一直站在宣传包容信息的前线。去年美网前,他和Vahaly举办了一场活动,并邀请了已出柜的澳洲名将德拉奎尔出席,鼓励体育界加深对同性话题的对话与理解。
尼克·卡维尔(左)
在这项活动成功举办后,安德森和伊斯内尔等球员在推特上表示了自己的支持,前世界第四布雷克也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。
三天前,卡维尔又与澳大利亚网协联合举办了一场讨论会,这次邀请到了前NBA球星、同性恋运动员先驱贾森·柯林斯(Jason Collins)。安德森与澳洲网协主席也现身支持。
所以,2019年开始了,我们离第一个敢于出柜的男同志球员更近了吗?
“那是当然。”Vahaly说。“我们需要一个经常出现在大满贯的顶级球员说,‘这就是我,接不接受是你们的事。’另外,同志球员们也要认识到,网球这项运动以及外面的世界都是支持他们的。所以对于这件事情,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间,等来一个合适的人”
--------- 后记 ---------
#派式深扒#
看完整篇文章,很多老球迷可能会发问,“诶?怎么没有甘比尔?”事实上,即便在社交平台大方分享着私人生活,但甘比尔的确没有公开出柜。
曾有“男版库娃”之称的迈克尔·甘比尔(Jan-Michael Gambill)最高排名No.14,闯进过迈阿密决赛以及温网八强,退役后从事着比赛分析工作,并担任过韩馨蕴、范德维格等人的教练。
第一次有关其性向的传闻发生在2012年,甘比尔被拍到与英国歌坛巨星艾尔顿·约翰(Elton John)等同性艺人共同出游,场面过于OPEN大家自行搜索。而自此之后,甘比尔的动态中频繁出现一位男性友人,2017年法网,双方似乎终于要官宣了↓↓↓
但当事人不久后便删除了这张合影。最近几年,两人发布的合照中除了彼此的家人,伊斯内尔、范德维格及罗杰斯等人也曾多次亮相。也许未来的某一天,甘比尔也会加入到Vahaly等人的行列,共同为男子网坛的平权运动而努力?
文: Charlie Eccleshare 编译:Harvey&Eddie
https://www.telegraph.co.uk/tennis/2019/01/09/special-report-tennis-last-taboo-no-openly-gay-male-players/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